网站地图 服务指南 校长信箱

细数简政放权中的“中梗阻”

发布时间:2015-05-14 来源:新华网

过去一年多来,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然而,在简政放权过程中,一些地方却存在“不愿放权”、“明放暗不放”、“剪指甲”等现象。这些行政审批改革中的“中梗阻”现象,让中央的一些改革举措无法落地生根,势必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给当前的经济运行增加摩擦力。

处长给部长“把关”4月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亟需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快简政放权进程。“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难道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总理说。“处长把关”卡住中央好政策,充分说明简政放权中一些工作没有到位。

盖章变“跑章”长时间以来,老百姓办企业、跑项目、办事情、开证明……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到政府的相关部门盖一堆的章,通常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把事情办好,以至于“跑断腿、磨破嘴,跑了十几个部门、盖了十几个章”的现象层出不穷。盖章难就难在了审批部门多、审批环节多,以及由于利害关系滋生的问题多。今天某些公权部门没有真正转变思维,树立服务意识观念。

“红顶中介”蚕食简政放权改革红利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这早已是“红顶中介”公开的秘密。不少“红顶中介”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大兴乱收费之举。 可以说,其中的弊病若得不到彻底清除,简政放权改革的效率和成果,就会大打折扣。

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长久以来,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家底不清”的问题,简政放权常常是这边减、那边增,一些行政部门设立下属事业单位承接“业务”,甚至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变成“数字游戏”。但这样的“数字游戏”并不能使企业和社会真正“松绑”。简政放权的目标,绝不是让市场、社会主体超越法律规范“任性而为”,而是把该放的权力放掉的同时,把该管的事务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