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服务指南 校长信箱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

发布时间:2013-03-06 来源:安徽教育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全局性、根本性的战略问题。如何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怎样拓宽和优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 注重主导性和大众化相统一

理想信念是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在价值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自觉追求。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最高层次。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坚定,标志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经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形成和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体参与社会实践和自觉提升价值追求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不断展开,理想信念就会具备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就会成为指导和推动实践活动的强大精神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一元与多样、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本土与外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社会思潮更加纷繁复杂。身处这样一个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思潮跌宕起伏的年代,当代大学生自然也难以摆脱思想剧烈变迁的深刻影响,特别是新媒体信息的良莠不齐,更是让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面临极大挑战,一些大学生出现了重功利轻信念、重实际轻理想的思想倾向。

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怎样在多样中谋共识,让广大大学生勇敢担当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先锋,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头等大事。而其中之关键,就是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大学生思想理念中的主导地位和核心地位。理想信念主导地位的形成不是自动的,它必须要靠提升教育实效来占主导。同时,我们还必须深刻认识到,每一大学生个体对理想信念的认知与认同是有差别的,这也势必会导致众多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学习、领会、接受和践行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理想信念的教育在坚持多元中立主导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对象的大众化,实现主导性和大众化相统一。

注重理论性和现实性相一致

理想信念教育从教育的内容来看,其理论属性是非常强的,理念信念教育本身也是一项理论性很强的工作。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理想信念问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它与社会现实密切关联。从根本上说,理想信念是与其他社会思潮并存共生的,是与社会发展、社会大环境彼此渗透的。所以,在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关注社会现实的变化对理想信念的深刻影响,如何建立理论性与社会现实相一致的理想信念教育机制,是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跨越的现实障碍。

实现理论性和现实性相一致,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首要是教育者即高校从事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师要注重社会调查研究,加强大学生的社会思潮变化研究,摸清大学生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不能光说大道理,只搞“空洞说教”,而是要结合社会现实,回应社会思潮的起伏变化。要坚持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大学生的现实利益诉求出发,从大学生生活读书的校园文化乃至社会大环境出发,关心大学生、帮助大学生和教育大学生,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针对性。

注重说服力和感召力相结合

我们也不必讳言,当下的理想信念教育,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强制灌输现象,一些高校在课程安排、教义设计上,没有顾及学生的体会和感受,一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没有实现理念与现实的有效结合,课堂教学晦涩难懂、枯燥乏味。避免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路径,就在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通俗化,即通过增强理想信念的说服力来逐步提高教育对象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并运用典型引领和先进人物的示范来以情动人。通过说服力和感召力相结合的方式,以教育者的信仰力量去打动受教育者,以典型人物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受教育者。

当然,我们应明白,说服并不是压服,并不是教育者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地位优势,强制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者的理念和观念。它本身是一个过程,是教育者运用充分的学理依据和事实依据,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交流,以让受教育者理解认同教育者的基本理念,并逐步接受和认同这一基本理念的过程。从本质上说,说服的过程是一个说服主体和说服对象平等交流思想观点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育者要提高自己理想信念教育的说服力,就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受教育者,调动受教育者的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