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服务指南 校长信箱

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系列之二十一:蚌埠医学院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10-03-22 来源: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体现。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蚌埠医学院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锐意改革,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构建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取得了积极的教育效果,初步形成了具有蚌医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建立工作机制,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以中央16号文件为指导,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培养、突出特色”的教育理念,研究制定了《蚌埠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细则》、《中共蚌埠医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蚌埠医学院社会实践课程化实施方案》和《蚌埠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意见》等文件,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了科学的工作机制,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工作机制。学校建立健全了制度、队伍和资金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和副院长主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指导组,设置二级机构社会科学部,由党委直接领导,全面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及教学科研工作,建立了人员配置、经费投入等保障机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切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顺利开展。

科学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为规范实践教学、保证教学质量,《蚌埠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意见》对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教学内容、教育形式、教学管理、教学条件、考核标准等作出明确要求,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五大原则(即针对性原则、实效性原则、时代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和统筹性原则),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按照中央16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合理布局实践教学工作模式。由党委统一部署,社科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团委和各系部统筹安排,以社科部各教研室为依托,全面开展实践教学,重点选择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党建和社会实践教育、医学道德、大学生创业实践、校园法制等六个项目方向,分别由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就业指导教研室、安全教育教研室承担,有重点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围绕三个中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

在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校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围绕三个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扎实有效地推动了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探索出了一套课堂、校园和社会相结合的适合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是通过开展讨论、演讲、辩论、案例分析、模拟再现、讲座、报告等形式,将授课内容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及时抓住社会出现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讨论,是一种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方式。

2005年,该校举行了“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现阶段中国是更应该强调发展人的个性还是塑造民族共性”及“弘扬民族精神如何从自身做起”为题的课题讨论会。2006年,以“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关系”和“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的关系”为题组织了专题演讲赛。2007年,邀请专家教授为学生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沿问题”的专题报告。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组织了一场“汶川地震之后,我们该做什么?”的主题讨论会。2009年,举办了“改革开放之我见”主题演讲比赛和“走进伟人——毛泽东诗词朗诵会”。

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实践教学指向性比较清晰,直接用理论指导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