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服务指南 校长信箱

“安徽教育60年”系列报道之五

发布时间:2009-10-05 来源:安徽教育网

改革创新,教育发展的活力不断迸发


安徽教育60年的发展历程,始终贯彻着一条主线,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全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办学模式,推动了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在基础教育领域,上世纪70年代前,我省中小学教育主要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地方的办学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1983年开始,对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农村和城市中小学分级管理的两个《暂行规定》,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的管理体制,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基本建立。针对2000年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冲击,我省率先提出“一破三立”(“一破”就是撤消乡镇教办,“三立”包括成立中心学校、设立教育经费结算分中心、设立教育人才管理中心),在全国率先进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为国家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提供了实证和经验。

在职业教育领域,逐步建立了“分级管理,市县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管理新体制和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大力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2008年,全省行业主管部门主办、企业举办、民办的中职学校达269所,民办其他中职机构21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30所。

在高等教育领域,形成了“以省管理为主,省、市和社会力量共建共管”的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前,安徽只有省、部办学,目前全省95所普通高校中,部属2所,省属29所,市政府举办22所,行业厅局举办19所,大型国有企业举办6所,民办17所,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办学主体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大力推进办学体制和教育投入机制改革。

在基础教育方面,金寨、青阳两县从2006年起被国家确定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县,我省成为中东部仅有的3个试点省之一。在试点的基础上,自2007年春季开始,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新机制的实施,使我省义务教育的投入全部纳入政府保障范围,真正完成了“义务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历史性变革。

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为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我省积极实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投入机制改革,逐步形成了政府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的办学体制和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努力增加投入的新模式,为我省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是积极深化教学改革。

随着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实施,我省把实现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2001年1月,启动了33个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4月,芜湖市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6年全省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铜陵十年均衡发展经验为代表,安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领先全国。

为适应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从1978年起,我省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全面调整、整顿,综合平衡专业科类布局。1988年,原省教委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动中专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通知》,确定了职教改革的思路,即以中专和农村职教改革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其它各项改革,办好、办活职业教育,实行教学、技术服务、生产实践三结合,多出一线应用型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职业教育渐显生机和活力。进入新世纪,我省职业教育逐渐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积极探索办学模式,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试点,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跨省合作、中外合作;深化教学改革,突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