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服务指南 校长信箱

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

发布时间:2007-10-15 来源:中国教育报

[dvnews_page]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不断提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反复印证了人文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与塑造作用。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提高职业人文素养、增强人才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情况,最近,笔者对北京、河北、浙江、广东、山东、重庆、河南、吉林、安徽、江苏、陕西等省市所属的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26所高等职业院校的987名教师、403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有关高职院校的校(院)长进行了访谈。调查表明,目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取得一定成绩,但开展水平不平衡,地区、学校间以及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且存在诸多问题,急需研究解决。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边缘化状况亟待改变

调查表明,由于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时间短,学术底蕴不足,加之当前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存在着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单纯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则重视不够,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人文教育处于边缘状态。具体表现在:

1.人文教育未列入学校整体规划 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缺乏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人文教育作为“软任务”而少有精力去抓,造成人文教育的边缘化和弱化,问卷调查反映出此问题十分明显。在被问及“您认为目前本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教师们认为,最突出的问题是“无完整计划”、“针对性不强”和“教育理念落后”。而在回答“目前本校开展人文教育活动,应着眼于什么”时,81.8%的教师认为要“加强考核”,70.37%的教师认为是要“提高领导认识”。

2.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亟待提高。由于高职学校学制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有待提高。特别是受到招生区域的限制,这种状况更加突出,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不利因素。

答“您认为本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如何”的问题时,教师认为学生人文素质好的只占5.1%,认为“可以”的占55.6%,认为“不太好”和差的占39.3%。问卷调查中,许多学生和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和抄袭作业现象比较严重。问卷结果还表明,学生基本文史知识欠缺。1/3的学生不能完整地回答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哪些著作;有24.9%的学生不能正确回答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包括哪些国家;有36.3%的学生不知道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3.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与人们一般的判断相反,调查中有89.9%学生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人文教育类课程”有必要和非常必要。这表明高职学生并非对人文教育不感兴趣,而是有着很高的期待。这与高职院校开展人文教育不够且缺乏针对性的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调查显示,44.6%的教师、45.3%的学生认为,学校人文课程比例不足或严重不足。其中,认为人文教育课程比重不足与严重不足的学生,一年级的为40.1%,二年级的为49%,三年级的为50.6%,三者之间的差异,一方面表明,随着年级增高,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对人文课程的重要性认识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年级增高,专业课的增加,学校人文教育的比重相应减弱。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问卷结果表明,51.6%的教师和50.6%的学生对学校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从学生方面看,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对人文教育课程的满意度低于一年级学生,三者存在显著性差异。52.5%的学生对学校人文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其中,社科类专业的学生不满意率达到54.5%,这与理工类专业的学生相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学校人文教育的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不满意率高于一年级的学生。

4.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少职业特点 部分高职院校盲目模仿普通高校的人文教育做法,按照普通高校的思路安排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和活动,不仅人文教育的开展与专业教学产生时间上的冲突和矛盾,而且人文教育内容脱离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起点,不能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肯定,效果不佳。特别是许多学校不能针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开展相应内容的人文教育,造成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缺失。73.1%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未能经常对学生进行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