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服务指南 校长信箱

慕课:探索中国高等教育的明天

发布时间:2013-11-22 来源:安徽教育网

MOOC(大规模在线课程),又称慕课,成了近日召开的2013年中国计算机大会的热点之一。在这个国内计算机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上,3天中,但凡有关MOOC的内容,无论是大会报告,还是主题论坛,都吸引了众多听众。国内大学的进展,技术平台建设,美国已经总结出的效果,对传统课堂的影响,都是大家的疑虑和关注点。 慕课:是橱窗?还是店堂?

“MOOC:是橱窗?还是店堂?”这是北京大学教授李晓明大会主题报告的题目。自从去年MOOC在美国兴起,近些年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李晓明就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一新型学习方式。

5月21日,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发展了亚洲首批成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加入其中。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也加入MOOC大家族,大学之门在慢慢被推开。

截至10月20日,北京大学已经上线电子线路、民俗学、生物信息学、大学化学等11门MOOC课程,共有5万人注册,从数字上已经超过了北京大学的在校生。

李晓明认为,MOOC形成了“翻转课堂”--也就是把知识的学习从原来的“课堂内到课堂外”转变为“课堂外到课堂内”;从“讲授主导的学习”变为“研讨提升的学习”。

“过去10多年,我们看到过许多很‘炫’的支持信息传递和远程互动的技术和系统,它们也被认为可以支持教育活动,它们可以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展示其功能,但是社会成本往往太高,不一定能推广,就像橱窗,只是起到宣传、展示、招揽生意的作用。”李晓明认为,“MOOC不是演示、不是示范、不是橱窗,是常规、是普通、是店堂,是大学课程的开放之举,可以满足更多人学习的愿望。”

他认为,我们现在的优质教育资源并没有充分利用,潜力巨大。一旦一门课上的学生成规模,学生之间的互动就会发挥重要作用。

MOOC,高调兴起,欢呼者、疑惑者、担忧者,甚至“恐惧者”皆有。但凡有人提出疑问,李晓明都会建议先亲身体验一下MOOC:“尽管其中几乎所有的技术要点,都似乎在哪见过或者早就听说过,或者认为‘没什么了不起’,但当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力量。”

他相信未来哪个学校的活跃MOOC课程多,这个学校就有影响;哪个国家的活跃MOOC多,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就有影响。

慕课如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

“我们必须研究面向MOOC的计算方法和技术,创立自己的平台,才能突破传统学科壁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让国内各高校优质课程进行整合和共享。”这是中科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李未院士在主题演讲中提出的主要观点。

他认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而本科教育质量取决于核心基础课,核心基础课的关键则是名师。他对名师的界定是“对所教课程的内容有准确而深透的理解,在科研方面有出色的建树,在实践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就,熟谙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和问题,是本学科的知名学者。”

但是如果以一所学校80%以上的基础课实现名师上讲堂为标准,目前我国1129所大学和1280所高职院校,只有39所985大学基本达到了这个标准,另有82所211工程大学,基本接近这个标准。而其他900多所大学和其他1200多所高职院校,距这个标准差距很大。

因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困境在于名师的稀缺和无法共享,即使是一流名校,也未能充分利用他们拥有的名师教育资源。

个性化、规模化和创新性是决定高等教育的三个要素。李未认为,MOOC恰恰具有这三个方面的优势。同时,李未注意到,MOOC教学课件、学习档案、交互过程产生了海量的数据资源,通过对这些数据挖掘,可以提炼出很多有用的信息。结合这些大数据,他提出了“计算教育学”的概念。

我国开展MOOC教学必定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果全面推广用名师的课件来教学,对于高校教授基础课的教师会带来冲击,学校作为整体单位全面使用课件公司提供的MOOC课件,会涉及知识产权和费用问题。李未提出了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试点,全面推荐使用高质量的MOOC课件的方案。

目前我国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共有946所,“重点学习人群是成绩居前20%的本科生,约14万人,这些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性强。”李未院士设想,课件的内容应与北大清华处于同一水平,比美国的课件内容略深一些,学习Courera与EdX所长,加入当今科技前沿发展,让这“20%的优秀学生接受与国际一流大学相当的课程水平”。

慕课,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