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服务指南 校长信箱

建设职教大省系列报道之十五:安徽理工学校深化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 凸显职教特色

发布时间:2009-12-18 来源:安徽教育网

对于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来说,如何保证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实现技能型人才职业素质的养成和技能培养,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新世纪职业教育值得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安徽理工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确立“办学上规模,管理上档次,学校上层次”的核心发展战略,努力创新人才培养,在实现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目标上取得显著成效。

深化教学目标改革 加强教学过程考核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与学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是学生及家长反映在学校学不到东西,而另一方面是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反映学生厌学情绪严重,难教难管。为使职业教育卓有成效,安徽理工学校从职业教育理念改革开始,改变一个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室,建立现代“技能教室”;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边教边学,边做边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收到良好效果。同时根据教育对象不同,培养目标的不同,来改变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找到“教、学、做”融为一体的结合点,通过“做”来引导学生学习,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图片3

加强教学过程考核,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在理论教学上,安徽理工学校实行教学计划——课程开发——授课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在实训教学上,实行实训项目安排表——项目计划——准备——实训实施——考核评分。在考核方法上,实行“三、三”制,即学生、同行、领导等三个方面考核;部门、教务科、学校等三个层次考核。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利用参加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推进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近几年来,安徽理工学校通过参加安庆市、安徽省和全国技能比赛,深刻认识到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为此,该校在2008年和2009年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经验,大力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以典型任务或工作为主线,以涉及的知识和能力为枝干,建立课程体系,并且强调各课程之间高度关联性,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一体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设备一致性,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中职学生学得到、做得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围绕职业学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审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参与校本教材开发。该校及时从企业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开发新的项目、任务,从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校企合作、多方支持、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为学生将来“能做”、“会做”更好地创造条件。

图片2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校内工学结合。针对“学生基础差”现象,从2008年开始,该校在机械专业率先组建了实验班,学员白天在工厂实训,轮流进行钳工、普车、数控车床加工,晚上和周末上理论课。当学员实训达到一定基础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小范围地担任其他班级学生实训指导工作,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来料加工时,学员们身份又变成了工人,按工厂要求,“真刀实枪”地干活。这种集“学员、小老师、工人”三种身份于一体的校内工学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不仅在实训期间愿意多动手,而且对理论知识渴求更加强烈。事实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成功的,不仅学生、家长满意,而且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创新校企合作形式 凸显职教办学优势

&a